第203章 身尚平 (第4/5页)
他之所以特别能够感同身受,就是因为他也属于独行的人。
由于他看不惯朝廷的一些肮脏,不愿意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。
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被针对,成为特立独行的人。
但是他不在乎,他早已预料到这样的后果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为了心中的那份坚守,他不介意成为独行的人。
【总之,流动性创造了涩(同社)会的大发展。
但单一架子管体系之下的流动性,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阶段,会让练琴人内卷到极致。
单一架子管体系之下,大家都是一样的追求。
认为钱和涩会地位,才是唯一能证明自己活着有价值的东西,于是就去拼命争抢。
日本的匠人精神就诞生于单一架子管的内卷之中,但负面影响更大。
因为赢的只是少数人,多数人卷而不获,肯定要走向身尚平。
最终,带来低生育率和低渔网涩会。
过去的法西斯国家为了凝聚战斗力,通常要给人民洗脑,搞单一架子管。
但这些国家建立单一架子管之后,一般都要走扩张的路线。
一方面,因为战争本身可以消耗部分人口,避免人力臃肿。
另外一方面,随着国土版图的扩张,很多财富收入囊中,涩会需要重建,军队也需要扩编。
军官的岗位数,也在不断的增加,相当于涩会有了一定的增长性和流动性。
而当国家经历过长期的稳定和繁荣的巅峰之后,单一架子管的负面作用就展现了出来。】
刘彻:避免涩会的僵化,动用战争手段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,正如朕举全国之力进攻匈奴。
他不惜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要攻打匈奴,除了解决边患威胁。
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转移国内的矛盾,避免涩会严重僵化。
他接管皇权之际,国内矛盾重重,虎视眈眈的诸侯王不少。
为了巩固皇位,他选择通过战争的手段来消除这些诸侯王的威胁。
通过这些年的对外作战,国内诸侯王的实力也消耗殆尽。
如此一来,他不仅可以解决匈奴的威胁,也能消除国内的威胁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【据记载,从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,当时的官僚机构懒政不作为,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,公事拖着能不办理就不办理。
比如说嘉庆十二年六月,福建巡抚一个衙门,未结诉讼达到3000余件。
嘉庆十三年六月,浙江巡抚衙门积案1000多件,山东巡抚衙门也是1000多件积案,按察司积案更为达到了惊人的6080件。
官员在官场的懒政现象,和现在涩会上普通人身尚平其实是一个道理。
身尚平的原因也很简单,朝廷的版图不再扩大,官僚系统的增长性和流动性慢慢丧失了,士绅阶层逐渐丧失了进取意识。
尤其是在当时闭关锁国的环境之下,大清知识阶层的单一架子管取向,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系统,一心盼着升官发财。
在大清这种架子管引导之下,懒政不作为是能让官僚阶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。
毕竟在大清少做事就是少犯错,做错了可能会被追责,不犯错就能长期做官,为己谋利。
这样的身尚平为当时的大清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老百姓跟着倒了大霉不说。
因为这些人长期尸位素餐,使得新鲜血液无法进入到这个管理系统,知识群体的阶层流动性丧失了,很多人开始觉得读书无用。
这也是清朝时期大文豪少、诗词歌赋和文化作品都比不过前几个朝代的原因之一。】
嘉庆:福建巡抚,山东巡抚,浙江巡抚,还有按察司,朕给你们前程,你们就是这么报答朕的?
看到这么多地方巡抚身尚平不作为,他的脸色极为难看,阴沉着一张脸,随时处在爆发的边缘。
数千件诉讼案情不处理,要他们这些尸位素餐的巡抚有什么用。
更重要的是,天幕当众点名,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,他的一张脸都被丢尽了。
嘉庆时期被点名的几个地方巡抚心中暗道不妙,天幕当着全天下老百姓的面曝出他们身尚平,恐怕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了。
倒也不是他们愿意身尚平,而是发现努力奋斗没什么用处,想要再进一步几乎不可能。
再往上走,上面的位置都被人占据着,一个萝卜一个坑,猴年马月才能轮到他们。
既然如此,努力办案没有用处,那就索性选择身尚平。
这样对他们也有很大好处,舒服惬意不说,还能避免出错被追究责任。
至于那些急等着案情审理的老百姓,他们根本就不在意。
不过现在当今皇上也知道了,怕是要责罚他们,这让他们忧虑不已。
重则丢官,轻则审理数千件积案。
不管是哪一个惩罚,都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。
【现如今,整个东亚涩会的练琴人,仍被困在单一架子管中内卷不止。
这个单一架子管就是,奋斗取得财富以及涩会地位。
问题是胜利永远属于少数人,财富会在少数人的手里越积越多。
大部分人的一生,都难以通过奋斗实现向上的跨越。
↑返回顶部↑